第二,CBDC会因冲击现有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而受到美国阻挠,并在短期内影响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一方面,面对美元霸权及传统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世界各国都在寻求一种更公平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随着更多国家推行CBDC,各国之间的货币兑换不再必须将美元作为中间货币,也不需要承担着90%以上外汇交易的支付清算系统——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国际货币格局将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并且,如果通用CBDC得以实现,还将由此诞生一种超主权数字货币。除美国外,各国将会合作构建一种摆脱美元控制的国际货币格局。在此格局中,不存在一种主导性货币,国际货币秩序由世界各国按照公平、协商原则共同维护。美国一定不会放弃美元的霸权地位,会利用政治和经济手段继续维持美元统治地位,从而阻碍新的国际货币格局的形成,这增加了CBDC跨境流动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国际货币秩序稳定性在短期内受到影响。CBDC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和“赢者通吃”特点。哪个国家率先应用能够在国际流通的CBDC,就会影响全球新的数字货币协议规则,并在未来货币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因而CBDC的出现必将引发新一轮主权国家之间数字货币的竞争。在此过程中,每有一国推行CBDC成功或者失败,都会在短期内影响货币汇兑安排和汇率,进而影响金融市场稳定。并且,为防止本国过度外币化,一些国家,特别是对CBDC持怀疑态度、不具备发行CBDC能力、本国居民不信任本国货币的国家,将会建立某种形式的资本管制。由于发行CBDC的国家货币总量相对固定,并且CBDC是货币本身,在当CBDC不被其他国家接受的情况下,只有传统电子货币在流通,全球货币流通总量将变少,这将会进一步引发全球货币结构失衡,进而引发全球汇率波动。另外,CBDC的出现还可能扩大各国跨境资本流动的空间,民众可以通过买卖CBDC实现资本非理性的大规模跨境转移,这可能会引发金融稳定、监管问题及国家安全问题。从而在短期内给一国的外汇管理和全球金融安全带来巨大风险。
2.2冲击银行业结构体系
商业银行一直是货币跨境流动的核心,但CBDC的应用会使这种结构体系发生巨变。以技术为驱动的CBDC的跨境流动虽不会完全去中介化,但也会减少代理银行数量。在此过程中,交易双方实现点对点的支付模式,央行大额清算体系将被自动清算机制代替。跨境支付、清算和结算过程会由央行主导,中介链条被压缩,支付清算结构由垂直化转向扁平化。在此模式下,可能实现“用户—用户”的货币交易结构,或依然遵循传统的“央行—商业银行”二元体系。如前所述,前者很难实现,而后者将使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功能出现巨大变化。其一,央行的职责将更加重要。由于CBDC能够使央行直接获取货币流动信息,因而央行不仅需要通过商业银行监管,还需要直接监管CBDC的流通情况。其二,商业银行职能转变。商业银行的货币服务和管理作用会下降,会更多地承担CBDC发行和回笼的中转者和交易的验证者角色。这些功能变化不仅本身存在极大难度,而且还会产生新的风险。一是央行将承担着传统上由商业银行承担的职责,集银行职责于一身,央行将负担巨大的人力、财力支出,还会使金融风险更加集中并被放大。央行需要建设强大的CBDC系统,最大程度地保持系统可用性并保持系统弹性,否则将对金融和经济稳定构成一定威胁。二是CBDC由用户直接向央行申请,商业银行仅由央行授权后管理用户的数字货币账户,这很可能会使银行体系因存款资金由商业银行转移至央行而不稳定,更可能进一步导致商业银行面临挤兑的风险,从而转变为狭义银行。
2021-07-09
2021-07-08
2022-12-20
2021-07-09
2021-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