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欧元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来源: | 作者:中国外汇 | 发布时间: 2021-10-13 | 861 次浏览 | 分享到:

三是对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欧元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服务机构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在流通、发行、清算等环节给监管体系带来冲击。而现有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政策不健全、监管模式与数字货币金融市场不匹配等问题,或导致监管框架难以覆盖数字欧元。若缺乏有效监管,数字欧元将可能成为犯罪分子非法金融交易的虚拟避风港,抑制私营部门的市场参与和研发创新,影响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数字欧元项目的潜在影响

数字欧元的典型特征和技术路线有别于传统货币,若设计和使用得当,可显著改善欧洲的支付体系,促进金融和数字经济的创新与发展。除此之外,数字欧元或可给国际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带来影响。

一是增加商业银行“数字化挤兑”风险,需通过恰当的设计方案来有效应对金融脱媒和融资来源的波动。摩根士丹利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若所有15岁以上的欧元区公民将3000欧元银行存款转换成由欧洲央行控制的数字欧元,欧元区总存款(包括家庭和非金融企业的存款)将减少8730亿欧元(即8%),欧元区银行的平均贷存比(LDR)将从97%提高至105%,尤其是希腊、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等小国面临的冲击更严重。该报告表明,数字欧元的可获得性将提高银行存款向数字欧元转移的速度和潜在规模,导致银行由零售存款组成的稳定资金减少,进而影响银行向实体经济提供信贷的能力和市场中信贷的配置效率,由此会引发“数字化挤兑”和“金融脱媒”,进而或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数字欧元还可能改变商业银行的融资结构。“数字化挤兑”将导致银行存款资金下降,迫使银行更多依赖市场融资,进而增加市场融资的成本和不稳定性,降低银行净稳定资金的比率(NSFR)。针对上述金融脱媒和融资结构改变等问题,数字欧元报告提出,可通过建立分级回报制度、设置用户持有量上限等措施,来减轻数字欧元对金融稳定性的冲击。

二是数字欧元的出现可能导致他国货币被替代。数字支付的低成本和便捷性降低了货币切换的成本,加速其被公众接受的速度,数字欧元的支付手段和储存手段产生的网络外溢效应将加速这一趋势。数字欧元的可获得性可能使得货币不稳定和经济基本面疲软的第三国货币全部或部分被替代,导致数字欧元逐渐成为当地的支付手段、储蓄方式甚至是记账单位,即“数字欧元化”。一方面,“数字欧元化”对非欧元区国家货币主权构成威胁,甚或引发海外政府的不满和政治紧张局势;若没有恰当的设计和保障措施,货币替代还将提高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对称性,增加外汇管制和防范资本流动风险的难度;此外,数字欧元使用产生的交易数据是重要的战略资产,若被非本国政府掌握并恶意利用,将严重威胁国家和人民财产的安全。但另一方面,从欧洲内部来说,数字欧元可以加速欧盟成员国对欧元的使用,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促进欧洲整体经济增长和数字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