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新规对支付行业的深远影响
来源: | 作者:移动支付网 | 发布时间: 2021-12-28 | 472 次浏览 | 分享到:

二、强化风控以及个人隐私数据管理

信用卡新规中第三章节严格授信管理和风险管控中,充分体现了监管机构对于数据安全理念的渗透。

首先强调了商业在进行用户办卡风控审批环节,必须要求使用合法渠道来源的相关数据,应当进行自主渠道的判断用户身份真实性以及多种渠道交叉匹配等验证手段,暗示着未来商业银行自身需要不断加强相关风控审批系统的建设以及至少以年为频度的不断更新迭代优化,摒弃第三方非法渠道的数据来源,这对未来提供风控系统服务的服务商将是重大利好。

其次,强调了商业银行必须通过自营网络平台或者通过其他渠道转入自营平台受理信用卡申请、客户信息采集、身份验证、发卡审核、合同(协议)条款签订、信用卡交易和账单信息查询、还款等业务环节,确保用户个人隐私数据仅局限在银行自营渠道,严控控制合作渠道的发卡规模以及授信额度,意味着例如美团、京东等相关联名卡发卡方将受到进一步约束,互联网渠道的账单查询、还款也将进一步转移至云闪付、银行APP等自营渠道,这将是对互联网信用卡管理的重大影响,相关商业模式也将发生重大转折。

最后,监管机构进一步强调了加强与银行卡清算机构协作,建立完善联名卡发卡业务规则。目前以美团、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为主的联名卡发卡业务存在诸多乱象,其背后存在着个人消费数据与合作消费机构之间的互相传递,以及部分商业银行过分依赖联名发卡方的相关用户服务能力,导致商业银行自身缺乏有效管控,例如叠加互联网平台自身的消费金融以及信贷产品,将进一步造成信用卡联名卡服务对正常信用卡的侵蚀和损害,存在信用卡服务自身的权利与义务的模糊地带,一旦用户产生纠纷,消费者权益将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相关银行卡组织,针对联名卡的发行和管理应按照银保监会的相关精神,制定和提出相关规则规范和管理系统,将相关乱象回归本位,强化商业银行自身的主导地位。

三、用卡行为监控管理

信用卡新规中第四章节严格管控资金流向,进一步明确了指出了信用卡套现背后的乱象,资金用于房产、理财投资或其他禁止性领域,同时商业银行自身的过渡授信行为,使得信用卡扮演了影子银行的重要角色。目前由于疫情等相关因素影响,我国信用卡不良率比例逐步升高,信用卡逾期未偿还金额不断提高,信用卡套现的比例只会不断提升,信用卡系统性风险问题凸出,将进一步影响我国整个信用卡市场的金融稳定问题。

信用卡套现行为,从商业银行角度来看为异常的用卡行为,部分支付机构为了从中牟利,为持卡人提供了跳码、套码、随机匹配等各种规避信用卡风控的套现POS机,也进一步加大了商业银行自身风控排查的难度。此前人民银行发布了加强支付终端管理的办法,逐步淘汰、关停原先用于非法用途的POS机,相信随着支付终端侧的逐步清理以及发卡侧监控模型的不断强化,信用卡套现灰色产业链也将逐步被压缩,信用卡业务回归阳光化本源,但也可以充分预见到在2022年上半年大量依赖非法套现的支付机构将面临关闭、注销支付牌照的情况,或许支付行业也正是迎来正本清源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