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数字化转型路上,重点关注四个数据问题
来源: | 作者:金融大数据观察 | 发布时间: 2021-10-11 | 552 次浏览 | 分享到:

如果你对数字化转型还很迷茫,看完本文,你会释然很多!

如果你所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到了一定阶段,看完本文,你应该知道该怎么去对数字化转型阶段性成效的评估。

数字化转型可以说是近两年的热点,不论是传统企业还是金融机构都在大谈数字化转型,很多机构也已经开始付诸行动了。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取得很大的成效,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核心是实现全要素数据化,推动数据创造价值。因此,不论数字化转型最终走向何方,你是否真正的实现了数据要素化,释放了数据生产力却是可以评价数字化转型成败的一条重要的标准。在传统行业中,商业银行可以说已经走到比较前面了,可以进行阶段性的评估了,评估的核心就是你的数据用起来了吗?用好了吗?

释放数据生产力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

这几年,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再到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核心的目的都是基于数字经济的新特征,需要建好基础设施,推动全要素的数据化,促进数据要素自由流动,推进数据创造价值,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因此,国家层面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是在夯实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础,推动数据生产力释放。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国资委都在大力倡导金融机构、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于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实现全要素数据化,促进数据要素自由流动,推动数据创造价值,释放数据要素生产力。这边的自由流动既包括企业内部的自由流动,也包括在合法合规前提下的跨机构自由流动,重点是数据价值的创造,如果数据不能创造价值,单纯的数据化,买了一堆硬件,沉淀了一堆的数据而没有用起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还要增加企业的IT开发和硬件成本。可以说,未来,运用数据能力的高低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很多传统企业尤其是对数据强依赖的商业银行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因素。

需要重点关注的四个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不论企业、银行的转型要转向何方,都应该关注数据价值的创造,尤其是要重点关注四个问题:“全要素数据化了吗?”“数据能够自由流动了吗?”“数据用起来了吗?”“数据用好了吗?”如果这几个问题解决了,数字化转型就成功了一大半,不用担心数字化转型会走上彻底失败的结局。

首先,“全要素数据化了吗?”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方案中,是否重点考虑了数据采集、数据资产的沉淀,有没有实现数据的应采尽采?有没有实现业务、组织的全在线?如果没有,赶紧补上。数字化转型需要要从全局的视角出发,要先有数据,否则,就只是在做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