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效防范非银行跨境支付业务风险的思考
来源: | 作者:移动支付网 | 发布时间: 2021-10-20 | 502 次浏览 | 分享到:

统筹科学用好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评级成果,促进成果转化,实施动态差别化监管机制。为有效激励支付机构合法合规开展跨境支付业务,建议充分利用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评级成果,对支付机构开展跨境支付业务的资格、业务范围、监管要求实施动态调整。对评级为B类以下的机构取消跨境支付业务资格,对A类以上的机构可给予一定的监管奖励。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和建立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评级指标体系,更加细化管理措施,及时成果转化,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基础上,促进非银支付业务的健康蓬勃发展。

尽快将支付机构各项业务纳入综合金融统计体系,运用好大数据、区块链等高科技手段,提高分析应用能力,提升非现场监管水平。建议尽快将非银行支付机构各项业务纳入综合金融统计体系,通过多维度的数据统计监测分析,有效开展非现场监管,更好地管理和监督跨境支付业务引起的跨境资金异常波动以及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在大数据方面,可依托大数据优势,汇集多维度数据指标进行加工建模,建立起精准有效的场景模型,有效甄别跨境赌博、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隐患,还可根据业务变化及时优化模型指标,有效提升对非银跨境支付业务的管理和治理效能。在区块链方面,由于区块链技术特有的去中心化特征,存储数据不可篡改,同时有兼具开放性及可靠性,与传统技术相比,能够在场景管控等方面发挥到意想不到的独特作用。对区块链的深入研究以及现有应用场景的分析,将为解决非银支付业务难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案、新路径。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