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标准国际化。法定数字货币跨境支付涉及货币主权、外汇管理政策、汇兑制度安排和监管合规合作等众多复杂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来解决。研究我国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在跨境支付领域的适用性,积极参与法定数字货币国际标准化活动,吸收借鉴和接轨先进国际标准,推动“中国标准”受到国际广泛认可和全面使用,助力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和人民币国际化。
积极稳妥研制法定数字货币标准
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建设是一项开创性事业,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积极构建各主体多元参与、协同联动的建设机制,不断提升我国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建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话语权。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强化法定数字货币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从法定数字货币的功能发挥、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绿色普惠、国际影响力提升等发展目标出发,顺应国际局势、市场环境、数字技术的新变化、新特点,加强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建设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全面推进法定数字货币技术、数据、设备、业务、应用、监管等标准研制,强化各项标准之间的相互接轨和融合,充分发挥标准建设对法定数字货币发展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二是扩大市场参与。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科创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制定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金融机构及相关企业依托业务开展、技术研发丰富经验提出标准化建设的合理建议,把经过大量实践证明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执行-反馈-优化”标准制定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及相关企业在标准执行中不断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不断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
三是发挥试点作用。鼓励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有条件的地区利用“监管沙盒”等机制,发挥市场活跃、技术领先等优势,率先探索建设法定数字货币技术、业务和应用等相关标准,在小范围试行成功后,面向全国推广,鼓励跨区域交流合作,在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建设领域形成标杆示范、以点带面的良好局面。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发挥我国在法定数字货币上的先发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等,借鉴和接轨国际成熟金融标准,持续推进我国牵头的国际标准研制,面向“一带一路”及全球输出先进技术和中国标准,推动更多中国标准上升为国际通行标准,以标准国际化建设推动建立跨国界的法定数字货币汇兑安排、支付通道及监管合作机制,大力提升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和金融业的国际话语权和竞争力。
(作者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副所长)
2021-07-09
2021-07-08
2022-12-20
2021-07-09
2021-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