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引擎和血脉,新发展格局战略的实施,离不开金融业的强有力支持。通过金融科技的发展创新,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实现经营理念和服务模式转变,全面助推我国“十四五”期间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为此,我们专访了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深入探讨金融科技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思路、方法和举措。
【采访实录】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驱动下,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发展方兴日盛,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催生了全新的客户行为模式和服务需求,金融与社会服务跨界融合加速,银行业务模式和金融生态格局正在重塑。顺应新时代,银行业持续布局智能科技、深耕金融场景,培育业务生态。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了“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等新的工作要求,为商业银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指明了工作目标和方向。银行不再只是一个场所,而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服务。开放合作,已成为银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新能力。
杨文艳:吕首席您好,近几十年来,金融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给金融服务,都带来了很多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叫金融电子化,21世纪初期,我们叫金融渠道网络化,近些年又提出金融科技智能化。这些金融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金融服务都带来了哪些大的变化呢?请您谈一谈。
吕仲涛:您刚才提到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三个阶段,是和我们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咱们可以回顾一下,80年代,我们金融机构从事电子化的过程就是整个计算机技术在商业银行应用的具体反映,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由计算机取代手工操作,简单说叫计算机取代算盘,提升效率。从老百姓角度来讲,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过去的存单、存折变成了磁条卡,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网络化阶段,所有技术的发展,整个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家银行由原来单点的非常多的分散数据中心,由于当时没有很好的网络,都没有办法互联互通,所以商业银行开启了所谓的数据大集中这样一个过程。同时,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整个我们的服务也已经从原来网点走向了客户自主的服务,大家会感觉到,网络化的过程是一步一步走的,从最早我们的ATM、POS、电话银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到Web1.0、2.0、3.0,最后到了移动互联网。现在大家看到的,在整个社会当中,消费互联网当中,银行的服务已经是无处不在。
2021-07-09
2021-07-08
2022-12-20
2021-07-09
2021-07-05